审时度势求发展 探索传媒教育深化改革 ——西

2020/06/29
编者按何微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和新闻思想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学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为了传承和发扬何微先生的新闻理念和新闻教育思想,探寻并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发展,2至21日,第二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此次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社、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23所高校新闻传播院院长、副院长,以及现代传播杂志社、中国记者杂志社、新闻与传播杂志社、人民法院报总编室、法治周末报社、人民周刊杂志社等权威学术刊物业界专家以及中宣部宣传局领导与会。 一、新闻传播学术前沿的观察与思考 本次论坛聚焦新闻传播学术前沿话题,希望在跨学科和跨行业的视野下,关注新时代新形势下新闻传播学科对社会结构、行业发展和公民生活的影响,探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学术研究发展的现状与思路。 《中国记者》杂志原总编辑、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文璐提出,业界与学界研究成果和论文、期刊应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根据多年的编辑从业经验,她总结出学界论文往往具备论述精到、充分、全面、逻辑性强、学术含量高等特色,对新闻传播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借鉴多,眼界更开阔,阅读面广,且选题、用语、格式都能体现社会科学规范;而业界论文精准把握传媒业热点难点,实践性、时效性较强,可信度较高,更富感染力,但其经验主义较浓,理论深度及研究含量差些。她呼吁业界、学界应更多沟通、交流,关注新媒体传播给新闻传播学研究带来的变化,使相关研究与时俱进。《新闻战线》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陈利云向研究者提出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选题及投稿四点建议:有的放矢,主题明确,靶向定位才能提高投稿成功率;发挥优势、活学活用,将专业知识用到文章表述中;从标题到架构,都需要精心打扮,吸引编辑和读者目光;注重落点、观点和逻辑性,做到“高”(较高的政治意识)、“精”(精心、用心)、“尖”(人无我有,视角独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指出新传播现象、业态、技术的涌入,使得新闻传播学科特别“热闹”,出现一些追“新”现象,但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导致论述显得浅薄。“我们对待新现象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他认为,研究者应从新的现象看到本质,比如网红现象的背后是社会资源的改变乃至社会结构的再塑。将新现象与旧理论联系起来,一种情况是会延展旧理论的生命力,另一种情况就是反过来也可以否定、颠覆旧理论,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契合,但是在互联网上却是颠覆的。 □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主持新闻传播学专业产教融合发展院长论坛。 □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论坛暨主编(编辑)论坛会场。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编辑马婧首先介绍到,2018年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60周年,“60年风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成长、从学术新秀到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再到成为众人敬仰的学者”。她指出《新闻与传播》立足于期刊、机构、作者三大主体,定位于学术性、思想性、建设性、预见性几个方面,关于重要转载来源机构、重要作品来源机构、重要来源作者的年度评选报告是新闻传播学科主流研究方向的重要说明。她强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近年来比较关注年轻的优秀学者,致力于挖掘新秀。《新闻与传播》选稿取向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论文具有现实意义,马婧建议学者做学术研究应更多聚焦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发现以前不曾关注的重要问题,甚至抛出一些以前不曾改造的问题,不断探索和拓展学术表达的界限,对当前新的新闻传播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当中的社会现实能够提出更具有解释力的思想,对整个学术领域具有推动意义。 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秦强认为应坚持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新闻知识。此外,还应把握好四个关系:1.学术与政治,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2.理论和实践,新闻传播具有实践面向,要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3.本土和国际,中国的问题有中国的独特性,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的问题容易忽略具体语境,要在本土和国际中找到平衡点;4.国法与党规,因为我们的媒体是党媒,除了遵循法律以外,还要严守党纪。《人民法院报》总编室副主任徐光明强调了论文选题和论述的实用性,并结合自身编辑经验,以 “司法与传媒的关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舆论引导机制的反思与建构”“司法实践中我国媒体名誉侵权案件研究”三个选题为例探讨了新闻传播学与法学融合建构的理论价值。《人民周刊》副社长、主编程文静介绍说,《人

上一篇:制度保障破解数据孤岛 ——专访西北民族大学信
下一篇:阿什莫林博物馆之我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