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西北地区宝卷方言词例释
2020/08/18作为一种讲唱文学形式,宝卷大致产生于宋元时期。由于演唱宝卷都是“照本宣扬”,因此,中国宝卷不仅表现为口头流传,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书面卷本。目前整理发掘的明清时期在西北地区流传的宝卷刻本、抄本,其用语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一些卷本使用的词汇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西北方言色彩。我们知道,方言是相对于通语或共同语而言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的变体,某一受地理阻隔的区域,由于本身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与邻接方言或其他语言接触,发生了有别于通语的变化。”[1](P349)
蒋绍愚先生指出:“近代汉语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用通行全国各地的共同语写成的,纯粹的方言作品为数不多。但由于作者受自己方言的影响,在一些用共同语写的作品中也有多少不等的方言成分,呈现一定的方言色彩。”[2](P324)西北宝卷中使用的方言词也存在这类现象。因此,我们以在西北地区流传较广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新镌韩祖成仙宝卷》《原始天尊新演还乡宝卷》《岳山宝卷》《观音济度本愿真经》《目连救母幽冥宝卷》等六种宝卷作为研究材料,从中选取有别于通语且具有方言属性的词汇。在选择例释词语时,主要借助于《汉语方言大词典》、方言志和当代的汉语方言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抽取方言词的主要标准。我们从西北宝卷中离析出有别于通语且具有方言属性的词汇数十个,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仍在继续使用。从整体上看,这些词汇在官话方言中保存的较多。如:“下稍、歪、伤惨、泼虿、梦兆、朦胧、闷头、价”等,在西南、东北、冀鲁等多地官话中仍在使用。也有一类词语既在官话中使用,也在其他方言中使用,如:“坐倒、哪塔、忒、发心、面皮、牲灵、捞”等。还有一类词语最值得我们关注,也是我们将要考察的重点,这些词语目前在西北方言中仍在使用,而且除个别词语外,多数是在近代汉语时期才出现的新生词汇,如:“将、但、馍、瞽目、吱声、搽、冰人”等。下面,我们就着重对这些方言词进行考释。
1.【合该】
(1)我若合该死于此虎终究是逃不过的;我若不该死于此虎,料它不能伤我。(《敕》[3](P8b))①为行文方便,本文所引宝卷例句仅标注简写篇名。如:《敕》代表《敕封平天仙姑宝卷》;《韩》代表《新镌韩祖成仙宝卷》;《还》代表《元始天尊新演还乡宝卷》;《岳》代表《岳山宝卷》;《观》代表《观音济度本愿真经》;《目》代表《目连救母幽冥宝卷》。
(2)合该汉朝洪福大,我们不可敌他。(《敕》[3](P20b))
按:“合该”,表示注定如此,不可避免。“该”,即有“命运注定”之义。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一见了多才,口儿里念,心儿里爱;合是姻缘簿上该。”“合”,亦有“应该;应当”之义。“合”“该”同意连文,两者连用始见于近代汉语。元代萧德润《【双调】夜行船·秋怀》:“果若命分合该,于飞终效,姻缘当遇,甘心儿为你嗟吁。”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今辱弟造反,又劳丞相深入不毛之地,如此生受,孟节合该万死,故先于丞相之前请罪。”“合该”在今天的西北方言中仍在使用。如张掖话:“这个事合该就是这。”这里的“合该”意为“理应如此”。
2.【燎浆】
(3)东账房浑身是燎浆大泡,西账房吐出了黄水一盆。早晨里将死了男人几个,晌午后又死了无数女人。(《敕》[3](P27a))
按:“燎浆”,指燎泡。该词在元代已见用例。元代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莫不是放火光逼太阳,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但着一点儿就是一个燎浆。”“燎浆”,亦作“燎浆泡”。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声唤到四更,两个公人起来,叫小二哥做饭,自吃饱了,收拾包裹要行。卢俊义看脚时,都是燎浆泡,点地不得。”清代无名氏《施公案》第一百四十二回:“火烧铛上,他盘腿儿坐着,浑身脱个净光,烙出一身燎浆泡来。五股高香点着,膈肢窝夹裹,一个时辰不害疼。”在现代西北方言中,“燎浆”仍在使用,且多与“大泡”连用。如西宁话:“我嘴上出来了些燎浆大泡。”
3.【将】
(4)早晨里将死了男子几个,晌午后又死了无数女人。(《敕》[3](P27a))
按:“将”,副词,意为“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该词在中古汉语即已见用例,在近代汉语中习见。如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噫咤甚愁,体气甚急,状若将死。”《朴通事·上》:“我的赤马害骨眼,不住的卧倒打滚,一宿不吃草,将那里治去来,就蹄子放血。”今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仍在使用这一词义。如兰州方言:“我将回来,你哪去呢?”
上一篇: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开放式院史馆建设的经验和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