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论文_1980—2015年西北地区脊椎动物种群
2021/10/18文章摘要: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动物区系特殊而丰富,但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严重影响物种数量和生境状况。因此以Landsat、HJ-1等卫星遥感及地面物种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分析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表征物种变化状况;将土地利用数据重分类为6种生态系统类型,将森林、草地、荒漠、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义为自然生境,聚落和农田生态系统定义为人工生境,其面积大小表征物种栖息地状况。对1980—2015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生境状况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了解研究区动物及其环境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控制物种数量的措施以及对物种数量变动预测都发挥很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管理。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脊椎动物种群数量自1980年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至2013年下降了57.83%,但2005年后呈逐渐恢复的趋势;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朱鹮(Nipponia nippon)等物种数量分别增加55.77%,36.03%和304%,2000年之前处于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显著增加,但野骆驼(Camelus ferus)、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i)等物种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型下降,且下降趋势仍未缓解;草地、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减少,森林、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整体上主要由自然生境转为人工生境。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