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论文_上扬子西北缘晚震旦世古环境演化

2021/12/14
文章目录

1 区域地质背景

2 主要岩石微相类型描述及解释

(1)MF1 砾屑漂砾云岩:

(2)MF3 放射鲕颗粒云岩:

(3)MF6 集合粒颗粒云岩:

(4)MF10 纹层状微生物黏结云岩:

(5)MF14 凝块状微生物黏结云岩:

(6)MF15 葡萄状白云岩:

(7)MF16 花边状白云岩:

(8)MF19 渗流豆粒白云岩:

(9)MF20 岩溶角砾云岩:

3 典型沉积序列描述与环境分析

4 沉积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5 沉积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6 结论

文章摘要:上扬子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不仅记录了埃迪卡拉纪晚期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而且大量发育的丘滩体沉积目前正成为四川盆地深层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因此分析灯影组沉积环境演化不仅可以约束埃迪卡拉纪晚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古海洋环境演化,而且对于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价值。前人对于上扬子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的沉积环境演化、相对海平面变化仍缺乏较为精细的刻画和解释,严重制约了以上研究的进展。通过对上扬子西北缘绵竹清平剖面灯影组详细的野外沉积学解剖及室内微相分析解释,识别出以各类颗粒云岩、微生物云岩为主的21类岩石微相;根据微相组合关系分析,认为发育多种向上变浅的潮下—潮间—潮上沉积序列以及若干颗粒滩、微生物丘沉积构成的米级沉积旋回;以此为基础详细刻画出灯一段—灯二段下部、灯二段中上部—灯二段顶部、灯三段底部—灯四段下部、灯四段中上部—灯四段顶部构成的四次海侵-海退次级旋回以及灯二段和灯四段顶部暴露侵蚀的沉积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历程,并建立了扬子台地西缘绵竹地区埃迪卡拉纪晚期以潮坪相、微生物丘滩体、颗粒滩为典型沉积特征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综合沉积微相特征、微相组合特征及剖面沉积相演化规律认为,该地区沉积环境演化主要受次级海平面波动影响,海侵—海退次级旋回的中上部可能为灯影组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内部的两次暴露不整合可能与冰期事件导致的海平面下降密切相关。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2108

论文分类号:P618.13

上一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藻型湖泊溶解有机碳特
下一篇:没有了

Top